印度服务业在 2025 年的表现及其对 GDP 的贡献

Posted by Written by Lisa Zhang Reading Time: < 1 minute
Available language

印度的服务业是其经济的主要贡献力量,2025 年服务业 GVA 占比约为 55%,受益于科技、金融和数字整合的发展。随着产出增长速度快于就业增长,这一差距显示出印度正向创新驱动型扩张转型,并在高价值、出口导向型服务模式中创造更大机遇。

2025 年,印度服务业继续作为国家增长的主要引擎,对国民增加值(GVA)的贡献约为 55%。根据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NITI Aayog)发布的报告《印度服务业:GVA 趋势与各邦动态洞察 2025》,服务业在产出与生产率方面持续优于工业及农业。

按照当期价格计算,印度 2024-25 财年的 GDP 预计为 3.5 千万亿卢比(约 4.2 万亿美元)。基于这一估算,服务业约贡献 1.92 千万亿卢比(约 2.3 万亿美元)的国民产出。然而,服务业就业仅占印度劳动力的约 29.7%,凸显产出与就业创造之间日益扩大的生产率差距。

这一差距反映了印度经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型。服务业正变得愈加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并逐渐摆脱传统的劳动力驱动模式。对投资者而言,这一趋势意味着更高的价值创造、更高效率,以及与全球价值链更紧密的整合 —— 标志着印度正从劳动密集型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

行业细分:印度服务业中的领先领域

2025 年印度服务业的表现依然多元,各细分领域增速不一。主要增长动力包括:信息技术(IT)、IT 外包(ITeS)、金融中介、专业咨询、医疗服务与物流。这些板块共同推动印度成为全球数字及商务解决方案中心;计算机与商业服务出口如今占印度服务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印度服务业取得成功的策略

相比之下,贸易、运输、零售和酒店等传统服务虽在就业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生产率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仍然落后。这些行业中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以合同工与自雇人员为主,限制工资增长及效率提升。

2024-25 财年 4 至 11 月期间,印度服务出口录得 12.8% 的强劲增长,高于上一年的 5.7%。这一增速使印度跻身全球服务出口增长前五,凸显其在高价值、技术驱动领域的竞争力。

旅游与酒店业虽呈现疫情后的稳步复苏,但仍面临产能、员工留存和合规成本方面的压力。这一趋势再次印证:资本密集、数字化程度高的服务领域正在跑赢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投资者而言,这预示着可规模化、与出口链接、以科技为驱动的服务模式具备长期潜力。

2025 年值得关注的结构性变化之一,是绿色及可持续服务的兴起,如环境咨询、可再生能源管理及 ESG 报告等。在印度承诺 207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推动下,可持续相关专业服务需求年增速超过 11%。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Fintech)和数字支付系统继续重塑国内商业生态。印度通过 UPI 系统每年处理逾 3 万亿美元的数字交易,凸显服务业生态体系中日益深化的数字化采用。

各邦动态:区域格局与差异

从邦级表现来看,服务业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南部的卡纳塔克邦、特伦甘纳邦、泰米尔纳德邦及喀拉拉邦已发展为“高强度服务型经济”,服务业在其 GVA 中占比超过 60%。这些地区的产出增长显著快于就业增长,反映出以生产率驱动的增长模式。

相反,包括北方邦、比哈尔邦与贾坎德邦在内的部分北部和东部邦的服务业 GVA 占比偏低,且产业从农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速度较慢。这种格局也体现在城乡差异上:主要都市地区服务业就业占比超过 60%,而农村地区不足 20%。

性别参与度也呈现类似差异:农村女性中仅约 10.5% 从事服务业,而城市女性这一比例接近 60%。

与此同时,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与中央邦等“新兴邦”正通过技能发展计划与基础设施投资缩小差距,但物流、数字基础设施与机构能力等瓶颈仍然存在。对外国投资者而言,进行邦级评估,以及考量人才供给、电力稳定性和电子政务成熟度至关重要。“新兴邦”指的是那些虽非印度传统经济强邦(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泰米尔纳德邦、古吉拉特邦),但正显示出经济加速增长、投资势头与产业潜力的邦。

城市化也在重塑邦级服务业结构。海得拉巴、班加罗尔和浦那已成长为全球能力中心(GCC)枢纽;古尔冈与诺伊达到专业与金融服务中心。同时,二线城市如印多尔、科钦与维沙卡帕特南正成为充满活力的“服务走廊”,得益于更好的航空连通性与更低的运营成本。政府的“智慧城市计划”进一步加速了服务业在这些城市集群的整合,吸引 IT、设计与咨询公司向非传统一线城市扩张。

政策影响与外国投资者的战略视角

2025 年的印度产业政策仍延续对服务业主导增长的支持趋势。以下政策发展对投资者意义重大:

数字化转型作为增长催化剂

印度的“数字印度”与“国家宽带使命”持续扩大数字基础设施与连接性。这些举措支撑金融科技、电商、人工智能及 GCC 的增长,并吸引外资与技术合作。

技能发展与正规化

高价值服务增长要求更高技能劳动力。“技能印度”计划及《2020 社会保障法典》等政策旨在提升劳动力流动性,并为平台劳动者提供保障。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招聘与培训策略必须与新的合规框架对齐。

邦级投资差异化

随着服务业集群成熟,各邦吸引投资的竞争日益激烈。特伦甘纳邦与泰米尔纳德邦为 IT 园区、数据中心及知识中心提供财政激励,而新兴邦提供更低的运营成本。企业进入印度时应依据邦级政策框架、交通连通性与人才储备制定选址策略。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服务业通过物流、设计、研发、售后及 IT 整合,正逐步成为制造业的生产率倍增器。寻求多元化的投资者可考虑在自贸区与产业走廊中采用服务-制造混合模式。

支持性的监管环境

服务业依旧吸引最多外资流入,2024-25 财年上半年占比约 19.1%。在保险、教育科技及专业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国家单一窗口系统”所推动的合规提效,持续提升印度的投资吸引力。

贸易多元化也是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关键因素。印度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协定,以及对跨境数字贸易的重视,使服务出口成为其全球战略的核心。教育科技、医疗服务与金融分析等领域正加速出口至中东、东南亚与非洲。政府在数字税制透明化与数据监管协调方面的承诺进一步巩固了投资者对印度作为区域服务中心的信心。

塑造印度服务业未来的趋势

未来五年,印度服务业预计将贡献超过 GDP 增量的三分之二。数个结构性趋势将推动这一进程:

数字服务加速发展

AI、云计算、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的快速扩张将强化全球整合与生产率。印度数字服务出口预计在 2030 年突破 3500 亿美元。

劳动力转型与就业正规化

将非正规服务业岗位转为正规就业仍是政策重点。劳动法实施与数字技能培训将决定未来增长是否更具包容性。

区域生态系统竞争力提升

能够扩大宽带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及高等教育体系的邦将吸引新一轮投资。区域差异可能更加明显,投资者需采用灵活的多邦策略。

服务-制造融合与出口扩张

在制造业生态中融合物流、商务服务与数字基础设施,将帮助印度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这种行业界限的模糊给多元化投资者带来机遇与挑战。

印度致力于在 2030 年实现 7 万亿美元经济规模,服务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低估。NITI Aayog 报告指出,若数字化、教育与基础设施改革持续推进,服务业主导增长可每年为 GDP 增长再贡献 1.5 至 2 个百分点。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印度的人口结构优势、数字化准备度与改革延续性,使其服务业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展望

印度服务业仍将是其在 2047 年实现发达经济体愿景的核心动力。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就业正规化以及区域多元化,将是将产出增长转化为包容性发展的关键。

对企业而言,理解细分行业趋势与邦级生态体系将是制定战略定位的基础。正如 NITI Aayog 报告所指出,服务业既是印度的增长引擎,也是其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领域。